<object id="9zd3z"><strong id="9zd3z"></strong></object>
  1. <tr id="9zd3z"></tr>
  2. <p id="9zd3z"></p>

  3. <video id="9zd3z"><track id="9zd3z"><label id="9zd3z"></label></track></video>
  4. 新聞中心

    網站首頁 > 新聞中心 > 行業新聞

    中國減碳版圖初顯十余省份公布碳達峰方案,煤炭消費削減新法

    發布日期:2022-11-17 來源:中國混凝土網 作者:南方都市報
    瀏覽人次:338人  發布時間:2022年11月17日

    時間進入2022年末,多個省份和地市陸續年內發布碳達峰實施方案。省級層面,各地大多延續了中央的提法,即在2030年(之前)實現碳達峰。各地的規劃均涉及能源轉型、產業升級、多行業控碳、減碳等核心舉措,中國省一級的控碳減碳版圖已面目初顯。


    作為實現“雙碳”目標的關鍵一步,多地在碳達峰方案中辟專章規劃能源轉型,上海、海南、天津等地更是將其列為重點任務的第一項。其中,各地都給出了多種削減煤炭消費的舉措,北京更是表態,非應急情況下基本不使用煤炭。同時,發展本地的新能源產業也被各地列入日程,多地都在布局氫能研發工作,建設氫產業鏈或產業集群。


    不過,從已公開的情況來看,各地對碳達峰實施方案的披露情況不一。天津、海南等地僅發布精簡后的規劃文件;另有多地僅發布新聞通稿,尚未上網公開全文。幾項核心指標中, 有15省份發布了“2030年的非化石能源占消費占比”的量化指標, 有7個省份發布了“單位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降幅”的量化指標,其余地區均為定性描述。


    十余省份年內公布碳達峰方案,壓減非化石能源消費海南力度最大


    11月8日,《湖南省碳達峰實施方案》向社會公開,此文件已于10天前在內部下發。自今年7月起,上海、江西、吉林、海南、天津、黑龍江、遼寧、江蘇、北京、湖南等省份陸續公布了“碳達峰實施方案”。從公開信息看,其他地區也正在制定方案,或出臺方案但未向社會公開。


    這表明多地已逐漸形成推動雙碳目標的文件體系,中國省一級的控碳減碳版圖已面目初顯。綜合多地情況,其中,省級“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實施意見”是貫穿兩個階段的頂層設計,近期陸續出臺的“碳達峰實施方案”,則聚焦碳達峰的實現。


    2021年前后,多市率先發布了不同的碳達峰時間點,其中武漢等地更是提出要在2022年實現碳達峰,頗受矚目。與之不同的是,省級層面的碳達峰時間點均按照國家目標,設定為2030年或2030年前。


    “統一動作”或與中央層面的規定有關。2021年10月,國務院發布《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》,要求各省、自治區、直轄市政府要按照國家總體部署,結合本地區資源環境稟賦、產業布局、發展階段等,堅持全國一盤棋,不搶跑,科學制定本地區碳達峰行動方案,提出符合實際、切實可行的碳達峰時間表、路線圖、施工圖,避免“一刀切”限電限產或運動式“減碳”。各地區碳達峰行動方案經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領導小組綜合平衡、審核通過后,由地方自行印發實施。


    其他關鍵指標各地表現出了差異性。國家方案中,2030年的“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”要達到25%左右,各地通常設定在20%~35%間。 國家方案將2030年的“單位地區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率”設為65%以上,地方多在65%或70%。


    非化石能源消費包括核能、風能、太陽能、水能、生物質能、地熱能、海洋能等可再生能源,也是推動能源轉型的主要方向。各地多將2030年的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設定在20%~35%間,例如,吉林寧夏遼寧陜西等為20%,湖南內蒙古為25%,重慶為28%,福建浙江為30%,廣東廣西為35%。占比最大的為海南,要“力爭提高至54%左右”。此外,還有部分省份沒有給出明確的量化指標,江蘇僅表示“比重持續提升”,江西則稱“達到國家確定的江西省目標值”。


    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,指每生產1單位GDP所產生二氧化碳排放量與2005年相比的降低比例。國家發改委稱,設置該指標,有利于引導能源清潔低碳高效利用和產業綠色轉型,確保2030年前實現碳排放達峰。


    但明確披露“單位地區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率”的省份更少。已公布省份中,目標降幅最大的為上海,定為下降70%;天津、吉林、福建、浙江、江蘇、海南等省份定為下降65%以上。此外,湖南、內蒙古、廣西、遼寧等省份僅稱“確保完成國家下達的目標”;河北為“繼續大幅下降”;重慶、陜西為“持續下降”。


    推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,發展循環經濟,打造低碳產業鏈


    在推進能源、冶金、建材、化工、城建、交通等領域實現碳達峰同時,多地也在方案中同步推進產業結構轉型升級。


    江西在其碳達峰方案的解讀稿中談到,江西二氧化碳排放呈現總量低、人均低、強度低的特點,碳排放總量在中部六省最低,人均碳排放和碳排放強度分別約為全國平均水平的60%、75%。與發達省份相比,江西是革命老區,經濟總量不大,正處于厚積薄發、爬坡過坎、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,工業化、城鎮化正在深入推進。


    “(江西)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任務還很重,能源消費仍將保持剛性增長,需要我們下更大的力氣統籌好經濟社會發展和碳達峰工作?!痹摻庾x稱。


    江西碳達峰方案稱,要打造低碳產業鏈。包括,航空、電子信息、裝備制造、中醫藥、新能源和新材料等優勢產業,延伸產業鏈、提升價值鏈、融通供應鏈。強化能源、鋼鐵、石化化工、建材、有色金屬、紡織、造紙、食品等行業間耦合發展,推動產業循環鏈接,支持鋼化聯產、煉化一體化、林紙一體化等模式推廣應用。


    北京則延續其嚴格的產業調整政策。文件稱,持續推進不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一般制造業調整退出,嚴控、壓減在京石化生產規模和剩余水泥產能,研究制定石化行業低碳轉型工作方案。適時修訂新增產業的禁止和限制目錄,統籌納入碳排放控制要求,堅決遏制高能耗、高排放、低水平項目盲目發展。在為建設數字經濟標桿城市提供有力保障的基礎上,合理控制數據中心建設規模,提升新建數據中心能效標準,持續開展數據中心節能降碳改造。


    在產業調整過程中,一個被多地提及的關鍵詞是“循環經濟”,包括產業園區循環化改造,各類廢棄物回收利用、生活垃圾減量分類回收體系等。上海表示,要建成3-5個循環利用產業基地,培育一批循環經濟龍頭企業,提升固廢循環利用產業能級。吉林也明確,推進長春循環經濟產業園區建設。


    值得一提的是,沿海城市天津提出著力壯大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產業。方案稱,支持建設集研發、孵化、生產、集成、檢驗檢測和工程技術服務于一體的國家海水資源利用技術創新中心,到2025年,海水淡化工程規模達到55萬噸/日,海水淡化水年供水量達到1億立方米左右。


    本文轉自中國混凝土網

    http://www.cnrmc.com/news/show.php?itemid=123161

    如有侵犯,聯系刪除



    亚洲av无码专区首页第一页,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,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厂,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电影视色
      <object id="9zd3z"><strong id="9zd3z"></strong></object>
    1. <tr id="9zd3z"></tr>
    2. <p id="9zd3z"></p>

    3. <video id="9zd3z"><track id="9zd3z"><label id="9zd3z"></label></track></video>